留意伊斯蘭世界的食檢(譚偉恩、蔡育岱)

20130122  

更多專欄文章

如果從以巴衝突看宗教,不論是當前或是未來,前景都令人沮喪。但倘若從食物和貿易的角度來看,或許另有一番風景。

基督與伊斯蘭兩種宗教文明對於國際食品貿易的流通與運行是一件值得關注的事,特別是當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或人民需求高度仰賴進出口貿易的時候。在伊斯蘭國家,宰殺動物前必須尊呼神的聖名,因人沒有殺生的權利,除了得到神的恩准讓人透過此種方法取得必要的飲食來源。此外,過程中要盡可能減少被宰殺動物的苦痛。上述與宰牲節慶緊密相關的宗教飲食規範對於伊斯蘭國家的肉品貿易深具影響。有趣的是,不單單是肉品,其他衍生性的商品市場(例如:皮革與羊毛)也在中東地區創造出可觀的經貿利益;根據《管理科學期刊》(Journal of Managerial Sciences)刊載之研究,每年商機至少是美金1億以上! 
從既有以世界貿易組織(WTO)為主要架構的國際食品貿易安全標準來看,這套主要以歐美等基督教文明國家的價值觀建立起的全球食品規範,並不當然適用於伊斯蘭國家。雖然WTO的《食品衛生暨動植物防疫與檢疫措施協定》賦予食品法典委員會(CAC)設立有關食品貿易的相關衛生安全標準。但在1997CAC22次會議上通過的CAC/GL 24號決議指出:依據不同的宗教思想流派,CAC接受對於合法與非合法動物宰殺方式可能存有不同解釋。準此,有關使用HALAL(循伊斯蘭律法為神所認可之物)一詞的相關食品規範在國際貿易上也同樣取得了左右市場的力量。 

洞察區域新脈動

為了確保肉品來源符合宗教律法之要求,伊斯蘭國家進一步發展出有別於基督教文明的食品認證系統。其中清真食品機構與北美伊斯蘭會是兩個頗具代表性的組織,地位可以說等同於前述的CAC。根據兩組織所設立的食品規範,凡出口至伊斯蘭國家的肉品至少必須:(1)宰殺前是活體動物;(2)不得施打荷爾蒙一類的動物用藥,並最好以有機方式飼養;(3)宰殺後的動物屍體應與血液完全分離;(4)屠宰場所完全隔離豬隻。
符合這些所謂的HALAL標準已是目前肉品產業進軍中東地區或伊斯蘭國家非常重要的基本前提;因此,北美、拉美,甚至是大洋洲國家的肉品產業都正積極設法提供能滿足HALAL標準的相關食品,以期在這個充滿潛力與商機的貿易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以紐西蘭為例,該國許多屠宰業者在政府的輔導下已讓自己的宰殺流程得到符合HALAL的相關認證,紐西蘭也因此成為中東地區最主要的羊肉與副產品供應國,享有金額可觀的貿易獲益。
鑑此,台灣政府若有心促進產業升級與經濟成長,屠宰與肉品輸出這一塊其實相當值得投資,而不是讓業者長期在市場上孤軍奮戰或與政府的衛生稽查人員玩老鼠躲貓的遊戲。受制於有限自然資源又高度仰賴對外經貿的台灣必須要有能力洞察全球不同區域的市場脈動,投資先導型產業,或為產業開拓潛在市場,或協助產業升級,才是避免被邊緣化最好的策略選擇。 

譚偉恩為Slow Food USA 會員,蔡育岱為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副教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馬來神起myxq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